產品簡介:BSD-PS1型比表面積及孔徑分析儀,具有2個樣品預處理脫氣站,1個樣品分析站。測試精度高、重現性好。重復性誤差小于±1%。測試范圍:比表面0.0001m2/g以上,微孔:0.35-2nm、介孔:2-50nm、大孔:50-500nm,樣品類型:粉末,顆粒,纖維及片狀材料等可裝入樣品管的材料。國內知名品牌,遠銷海外,獲得多項國內技術專利,技術國際領先。
產品特點 ?Features: |
? ◆ 2個樣品預處理脫氣站,1個樣品分析站;
? ◆ 全程自動化智能化運行,無需人工值守,親和的真人語音操作提示;
? ◆ BEST多路歧管模塊,英??禉z漏儀出廠檢測,保證儀器真空度和穩定性;
? ◆ 預處理:具有“普通加熱抽真空分子擴散模式”和“分子置換模式”兩種可選功能;
(專利名稱:靜態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的凈化預處理裝置 專利號:ZL2011201369439)
? ◆ 貝士德獨創的脫氣位濾塵袋,徹底消除對儀器內部結構的污染
結合貝士德獨創的渦旋降塵原理的硬件防抽飛裝置,能夠在不降低現有氣體流導前提下實現粉塵過濾功能,徹底杜絕粉末樣品對儀器內部結構的污染,抽真空脫氣時間縮短、效果提高。
(專利名稱:具有脫氣位濾塵袋裝置的靜態法物理吸附儀.專利號:ZL201620714986.3)
結合貝士德獨創的渦旋降塵原理的硬件防抽飛裝置,能夠在不降低現有氣體流導前提下實現粉塵過濾功能,徹底杜絕粉末樣品對儀器內部結構的污染,抽真空脫氣時間縮短、效果提高。
(專利名稱:具有脫氣位濾塵袋裝置的靜態法物理吸附儀.專利號:ZL201620714986.3)
? ◆ 非阻隔式防污染裝置,徹底解決樣品污染系統,影響儀器穩定性的問題;
(專利名稱:具有除塵防污染裝置的靜態容量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.專利號:ZL201320045881.X)
? ◆ 獨立P0測試站具有獨立的飽和蒸汽壓(P0)測試站,保證分壓測試的高準確性。
(專利名稱:靜態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的飽和蒸氣壓測試裝置.專利號:ZL201120136959.X)
(專利名稱:靜態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的飽和蒸氣壓測試裝置.專利號:ZL201120136959.X)
? ◆ 飽和蒸氣壓螺旋P0管:采用螺旋狀的P0管作為飽和蒸汽壓管,與儀器主機連接,能夠更快的達到液氮溫度,使得測試的飽和蒸汽壓更接近真實值(與進口等溫夾的效果一樣,解決了直形不銹鋼P0管測試結果偏大2%的問題),提高測試精度。
(專利名稱:飽和蒸氣壓螺旋P0管及靜態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.專利號:ZL201620716311.2)
(專利名稱:飽和蒸氣壓螺旋P0管及靜態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.專利號:ZL201620716311.2)
? ◆ 獨立的高精度飽和蒸汽壓(P0)實時測試站;
? ◆ 智能投氣量控制,提高實驗效率;
? ◆ 脫氣處理:2.4.8個預處理站可選,采用全自動程序控制,定時開始、真空泵自動啟停、程序升溫、定時結束,可實現無人值守測試和樣品脫氣處理。
? ◆ 智能自檢流程,智能判斷樣品管是否安裝,試管夾套是否擰緊有無漏氣;
? ◆ 自動加蓋:儀器必須具有液氮杯自動加蓋功能,能夠有效的減少液氮的揮發,同時也可避免水蒸氣在杜瓦杯口和樣品管上冷凝結冰;
(專利名稱:加蓋裝置及靜態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.專利號:ZL201420148358.40)
? ◆ 詳盡的儀器運行日志顯示與記錄,可精確到秒,全程實驗記錄可追溯;
? ◆ 超強的穩定性,即使意外斷電、斷線,不會丟失當前數據,且實驗可恢復繼續進行;
? ◆ 液氮杯防意外"安全下降"智能控制機制,完全避免液氮杯意外下降氣體膨脹使樣品管爆裂的危險;
? ◆ 大容量小口徑杜瓦瓶保溫時長大于140小時,連續測試96小時無需添加液氮;
? ◆ 多項專利技術保障儀器穩定性和準確性;
? ◆ 多組分競爭吸附IAST理論模型:該理論模型可根據純組分的吸附等溫線,模擬計算得到混合組分競爭吸附等溫線,用于多組分競爭吸附的理論預測;
? ◆ 多組分競爭吸附IAST理論模型:該理論模型可根據純組分的吸附等溫線,模擬計算得到混合組分競爭吸附等溫線,用于多組分競爭吸附的理論預測;
?
測試理論 ?Test Theory: |
? ◆ 吸附、脫附等溫線;
? ◆ BET單點法,多點法比表面;
? ◆ 朗格繆爾(Langmuir)比表面;
? ◆ 統計吸附層厚度法外比表面(STSA);
? ◆ 粒度估算報告和真密度;
? ◆ BJH法吸脫附孔容孔徑分布;
? ◆ MK-plate法(平行板模型)孔容孔徑分布;
? ◆ t-plot法微孔分析;
? ◆ MP法(Brunauer) 微孔分析;
? ◆ D-R法微孔分析;
? ◆ HK法微孔分析;
? ◆ IAST理論;
? ◆ IAST理論;
測試報告 ?Testing Report: |
---|
等溫線
BJH法(脫附)微分積分孔體積孔徑分布曲線圖
BET多點法比表面積測試
IAST多組分競爭吸附理論擬合
獲得專利? Relevant Information: |
典型用戶? Consumer: |
北京科技大學
|
吉林大學
|
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
|
北京中醫藥大學
|
吉林化工學院
|
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
|
北京航天航空大學
|
哈爾濱工業大學
|
總裝備部工程院
|
中國地質大學
|
國防科學技術大學
|
北京化工研究院
|
上海師范大學
|
太原理工大學
|
華北油田研究院
|
華東理工大學
|
大同大學
|
湖南化工研究院
|
上海交通大學
|
天津大學
|
云南省化工研究院
|
華中科技大學
|
天津工業大學
|
上海應用技術研究院
|
中南大學
|
海南大學
|
中石油吉林石化
|
東南大學
|
暨南大學
|
江陰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
|
用戶的部分論文文獻 User Papers: |
論文題目 |
作者
|
刊物 |
影響因子
|
下載 |
Planar All-solid-state Rechargeable Zn-air Batteries for Compact Wearable Energy Storage
|
Zhiqian Cao
|
Supporting Information
|
10.733
|
![]() |
ollen-derived porous carbon decorated with
cobalt/iron sulfifide hybrids as cathode catalysts for
flflexible all-solid-state rechargeable Zn–air
batteries
|
Weiguang Fang
|
Nanoscale
|
7.17
|
![]() |
Antibacterial polymer scaffold based on 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loaded with in situ grown silver | CijunShuai |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| 8.355 | ![]() |
N, S doped porous carbon decorated with in-situ synthesized CoeNi bimetallic sul des particles: Cathode catalyst of rechargeable Zn-air batteries | Weiguang Fang | Carbon | 7.018 | ![]() |
A cellulose fibers-supported hierarchical forest-like cuprous oxide/copper array architecture as | Caichao Wan |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|
9.931 | ![]() |
Core-shell g-C3N4@ZnO composites as photoanodes with double synergistic effects for enhanced visible-light photo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| Jian Wang | Applied Catalysis B: Environmental | 11.698 | ![]() |
Flexible, highly conductive, and free-standing reduced graphene oxide/polypyrrole/cellulose hybrid papers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|
Caicaho Wan |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|
9.931 | ![]() |
catalysts for CO methanation: Effects of Ti species on the activity, anti-sintering, and anti-coking properties | Jun Ren | Applied Catalysis B: Environmental | 11.698 | ![]() |
Superior performance of ordered macroporous TiNb2O7 an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: Understanding from the structural and pseudocapacitive insights on achieving high rate capability | Shuaifeng Lou | Nano Energy | 13.12 | ![]() |
相關資料 ?Relevant Information: |
1.GBT21652-2008/ISO 15901-2:2006壓汞法和氣體吸附法測定固體材料孔徑分布和孔隙度 第2部分 氣體吸附法分析介孔和大孔
2.GBT 5816-1995-催化劑和吸附劑表面積測定法
3.GB/T 10722-2003-炭黑總表面積和外表面積的測定氮吸附法
4.氣體吸附法進行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分析進展
5.孔徑分布中孔的分類
6.油頁巖儲層比表面積及孔隙度測試意義與方法
7.孔的吸附特征
8.介孔材料分類、表征技術及結構特點
9.孔結構和孔徑分布的區別
10.多孔材料孔率的重要性
11.BET分析,BJH孔徑測試的知識
12.材料的孔隙率分析與空隙率測試
13.氮氣分壓與孔直徑對照表